早期项目如何融资?一线创业公司的CEO、CFO和COO们这么说…
王奎(赤子城网络科技CTO):其实赤子城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是从 2014 年拿了第一笔融资,当时是明势、梅花。 2014 年拿了第一笔钱,然后到 2016 年的时候,我们累计融了四轮,然后加在一起 1 亿美金,差不多是这么一个节奏。 主持人:其实后面融的两轮钱基本上没有用。 理解投资人的需求 王奎:对,基本上就自己赚起来了。其实在整个过程中,感受比较深刻的,你在早期的融资和在中期或者是后期的融资,其实在跟投资人接触的过程中,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在比较早期的时候,投资人看得更多还是整个的团队,看的是一个模式是不是可以work。但是越往后面的时候,你要帮助你的投资人算得很清楚,这个事情特别重要。你要理解投资人的诉求,就是以一个比较低的成本,然后有一个比较好的退出,而且是非常通畅的退出渠道。 刚才有讨论过几次,为什么我们在价格上不要太纠结。举个例子,你是估值 10 亿还是 9 亿,其实对团队股份的稀释上来讲,差别不大。但是投资人的成本是 10 个亿还是 9 个亿,对投资人特别重要的一个点。比方说到了 20 亿的时候,你 10 亿其实是100%的收益率,那你 9 亿,差不多是 130 或者 140 的收益率。这对投资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点。对团队来讲,这个重要性其实没有那么大。对团队来讲,可能优先级更高的,是刚才提到更快去拿钱,在合适的时点去拿钱。而且从团队的角度来讲,不要因为拿钱而承担过多的负担和压力。这是对团队来讲,优先级比估值要高得多的一些点。 所以站在团队的角度来讲,我们在不同的阶段,融资的过程中,特别是在B轮以后,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帮助我们的投资人来算得清楚。以一个什么样的价格进来,什么样的价格出去。中间这个价格呢,我怎么来帮你去实现的。当然这中间拿的人民币基金的话,一定要靠我收入的增长和利润的实现,帮助投资人去实现正常的退出,而且退出渠道,你也帮他想清楚。 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做了一个基金,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投资人与创业者两个角色之间不断去切换。切换回来,当我们做一个项目,面对投资人的时候,第一,我们要想明白投资人的诉求是什么。第二,有一些套路性的东西,我们尽量避免。 主持人:所以公司发展到中晚期阶段,有一个好的CFO多重要。下一个轮到王新米来讲了,我们在天使轮的时候,也是几家机构有一些纠结。我们明势属于比较早让步的,新米当时给我一个口头承诺,非常感谢我们的理解。她说,到下一轮的时候,你信我,我就有一个口头承诺,我一定会给你一个更高的比例。我们应该没有签任何东西,就相信了新米。结果到下一轮的时候,同样也面临非常多家机构追赶的时候,新米是兑现了他的诺言。 (图:王新米 心跳时空创始人) 王新米(心跳时空创始人):大家好,前面都是一些融资的前辈。我是一个大概做了 10 年的产品经理,一个半岁的CEO,所以我的融资史只有半年左右,融了两轮。目前在做第三轮,速度快,但是中间有一些坑。。 确实很多产品技术型出身的CEO,对融资这件事情并没有放到重要的战术或者是战略的高度去思考。甚至对于融资这件事,其实在心理上是有回避的。当他回避的时候,他就会软弱。因为他自己不太理解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去做,比如说我要融多少钱,我要在什么时间,我要跟什么样的机构都在一起。我的底线条款在什么地方,以及说我真正追求的,我要这一家的钱,到底用它来干什么。因为你心里没底,这不是你的舒适区,所以你做的时候,你就很可能被别人左右了。别人一说,你就会觉得我得罪他。或者这些事情,我觉得有其他的顾虑,我就没有办法去推进。其实我早期的坑,基本上都是犯在这几个问题上了。 (编辑:海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