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Hub被收购,Stack Overflow裁员:后开源时代,开源的未来在哪儿?
Stack Overflow 也在后开源时代里痛苦地挣扎。自 2008 年以来,Stack Overflow 为它的全站内容使用了 CC-BY-SA 许可协议。CC-BY-SA 要求对发布的内容指明所有权,而且要求对该内容的分享要遵循同样的许可,然而这并不利于人们为他们的代码寻求帮助。 从原则上说,如果你使用了 Stack Overflow 上的代码,必须注明代码的所有权,那么这个人的代码在你的代码里就相当于开启了自己的许可。 大部分业余开发者也许并不关心这些规则,不过基于上述的原因,大部分公司会禁止他们的员工使用来自 Stack Overflow 的代码。 随着我们进入后开源时代,Stack Overflow 决定转向 MIT 许可,但这并非一件易事。那些遗留的代码和代码以外的东西,会让人们产生混淆和强烈的反应。 从公司层面来看,公司也在试图理解他们参与开源项目或发布自己项目的合法性。现在有很多公司都有专门部门来处理开源问题,比如 HP 和 Facebook。 软件开发变得碎片化 Drew Hamlett 在这个月写了一篇叫作“Web 开发的悲哀现状”,他在文章里抱怨开发者总是在重复发明轮子,而不是帮助一起构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没有人能够开发出一个可以包罗万象的软件库。而项目一个比一个有野心……我只是不明白。我所能想到的是,人们只是在不断地重写 Node.js 应用程序。 在开源流程变得标准化的同时,它的产出却在发生碎片化。开始新项目要比为旧项目贡献来得容易得多。例如,我们可能得到 10000 个功能重复的小型代码仓库,而不是 100 个大型的活跃的开源项目。开源项目最大的一个优势是弹性。从理论上说,一个具有多个贡献者的开放项目要比一个只有少数贡献者的公司私有项目要健壮得多。 而现在,对开源项目的大规模采用,却可能把我们带向另一个方向。 前行之路 LAMP 技术栈、GitHub 和 Stack Overflow 为开源的流行做了很大贡献。就像“移动电话”变成事实上的“电话”,“开源软件”正在成为事实上的“软件”。 这是开源的伟大胜利。不过与此同时,开源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比如,如何有效地管理需求和工作流,如何鼓励代码贡献,以及如何构建健壮的生态系统。或许我们还未感受到肩上的重担,但是冬天真的来了。在后开源时代,我们必须去面对这些问题。 (编辑:海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