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LC应用场景及其关键技术
一、 概述
工信部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 “技术方案验证”中,低时延高可靠(URLLC)是一个重要的测试场景。2017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的第二届5G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URLLC应用场景及其关键技术 一、 概述 工信部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 “技术方案验证”中,低时延高可靠(URLLC)是一个重要的测试场景。2017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的第二届5G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IMT-2020(5G)推进组发布了第二阶段测试结果 那么,URLLC测试结果如何解读和连接,其应用场景和关键技术又有哪些哪 2017/9/18~20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IEEE通信和网络标准化工作会议上,爱立信主任级研究专家Janne Peisa博士作了 “5G URLLC通信技术”的讲座,本文借助其演讲文稿,对URLLC应用场景、指标需求以及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img][/img] 二、 二阶段URLLC测试结果 低时延高可靠测试要求在大量数据包的基础上(>10^7)统计空口传送时延和丢包率,以确定时延和可靠性指标。根据ITU要求,空口时延应小于1ms,因此丢包率指标是在1ms时延的基础上进行统计的。比如,用户面下行传输丢包率的计算公式是,以成功传输并满足用户面下行单向时延小于1ms的包的数量除以总的测试包数量,得到下行传输丢包率。1ms的空口时延大致包括下行传输、上行传输、缓存、UE处理、BTS处理、传输链路时延等阶段。 测试规范中建议采用思博伦仪表进行收发包测试和统计。 设备规范中所要求的性能指标为: 5个测试厂家的配置各不相同,如TTI长度多种多样,如0.125ms、0.2ms、0.25ms以及0.5ms等。子载波间隔也有所不同,包括30/60KHz等,编码方式有Polar、LDPC以及Turbo等,且均采用了自包含帧结构。 测试结果表明,各厂家单向空口时延均小于0.64m,可靠性>99.999%,满足ITU要求。 三、 Janne Peisa博士讲座内容:5G URLLC技术 [img][/img]1. 5G URLLC应用场景 1.15G是应用场景驱动型技术 5G包括三大应用场景,即增强移动宽带(eMBB)、海量大连接(mMTC)以及重要大连接(cMTC)。其中,cMTC也称为低时延高可靠类业务,而URLLC的称呼也更流行。 eMBB包括以下各类场景及应用:家庭、企业、场馆、移动/固定/无线、非SIM设备、智能手机、VR/AR、4K/8K UHD、广播等。 mMTC特点是低成本、低能耗、小数据量、大量连接数。它包括以下各类场景及应用:智能抄表、智能农业、物流、追踪、车队管理等。 URLLC特点是高可靠、低时延、极高的可用性。它包括以下各类场景及应用:工业应用和控制、交通安全和控制、远程制造、远程培训、远程手术等。 1.2用户场景与其支撑技术协同演进 各场景所对应的应用和相关技术也在不断演进中,图中对当前、5G路上、5G体验等阶段的场景和技术进行分析对比。 以eMBB、自动驾驶、制造业、能量和公共事业、健康管理为例,分析了当前、演进(5G路上)以及未来(5G体验)的业务特点及相关技术。列表翻译如下: 目前关键支撑技术主要是:网络多标准、Cat-M/NB-IoT、云华的优化网络功能和VNF编排等。 5G演进路上涉及的相关技术有:G比特LTE(TDD、FDD、LAA)、mMIMO、网络切片、动态业务编排、预防性分析等。 5G时代的关键技术有:5G NR、虚拟化RAN、联合网络切片、分布云、实时机器学习/AI等。 1.3URLLC应用场景 图中坐标上,纵轴为端到端(E2E)时延,横轴为失败率(即可靠性)。 可靠性定义如下,一定时延范围内,由于包传送错误、丢失或者太迟而未成功传送的包的失败率。 图中给定的几种业务的时延和和可靠性要求陈述如下: 2. URLLC性能指标 3GPP TR38.913对URLLC的时延和可靠性方面的指标进行了定义。 对于URLLC,用户面上行时延目标是0.5ms,下行也是0.5ms。 注:图中2个五角星表示时延和可靠性。时延用纵坐标表示,约为0.5ms,可靠性则采用横坐标表示,对应1~10^(-5)的范围段。 3. URLLC场景具体描述 3.1自动驾驶[img=0,1][/img][img=0,1][/img] 3.2工业制造 [img][/img] 4.5G性能提升 5G网络可以采用一种体系加州支持多种产业形态。其带来的性能增益为: [img][/img] [img][/img] 5.URLLC相关的5G新空口关键技术 5.1 5G新空口设计目标 5G无线接入基于现有技术的演进以及新的无线接入技术。 LTE演进需要考虑后向兼容性,而NR则无此要求,而这可以采用紧耦合方式进行连接。 5G可以采用灵活的频谱,比如授权频谱、授权共享频谱、非授权频谱,可以采用FDD和TDD模式。 5G新空口设计目标包括: [img][/img] 5.2 5G新空口波形 [img=0,1][/img] o 同一载波上参数集的混合使用 o 与LTE-M/NB-IoT及同步信号相兼容 5.3 5G参数集和部署 [img][/img] [img=0,1][/img] 5.4 5G时隙结构 每个时隙中典型包括7个或者14个符号。 采用mini-slot的可能性: [img][/img] 5.5 快速上行接入 [img][/img] o由于NR中的处理非常快,所以可以降低时延和turn-around时间。 o 直接地接入信道 o 提供类似于下行的上行时延 注:关于上下行接入时延,2016年讲座稿中有些具体的对比信息,摘录如下: 5.65G新空口中与低时延相关的技术总结 [img][/img] o 参数集越高应用场景,时隙长度越短 o 采用mini-slot进行低时延传送 o 快速处理 o UL-DL配置的频繁转换:时隙长度和转换开销之间的权衡 o 快速的处理/turn-around 6.5G新空口RAN时延举例 [img][/img] 时延取决于新空口的配置: 7.低时延下的高可靠性技术 [img=0,1][/img] o多天线:在所有天线振子/站上的分集编码。 o频率:采用宽带进行发送。 选择非常低的码率和低的调制星座图,以便在给定SINR下,提供非常低的BLER。 o采用超级鲁棒性信道估算,尤其在SINR较低时 o信道估算错误的余量 o站内或者站间:移动中连接永远存在 8.如何实现高可靠性 [img=0,1][/img] 使用低码率来获得较低的错误 —> 低效且需要强壮的控制 在频域和时域中重复传送 —> 低效,但是要求低(less demanding)。 o 按需重传 o 重传越多,越可能使用较高的码率 –>高效 9.高可靠性的开销 [img][/img] [img][/img] 10.总结 5G将支持低时延高可靠类业务。 采用灵活参数集、mini-slot、无需grant的即时上行、快速调度来获得低时延。 采用多连接、分集合强壮的物理设计来获得高可靠性。 四、 工信部URLLC测试结果简单分析 根据前面分析,子载波间隔越大,时隙越短,时延越低。对比30KHz和60KHz,60KHz下时延较低,下行平均0.277ms,上行平均0.319ms。而采用30KHz时则在0.4~0.5之间。 同样30KHz子载波间隔条件下,厂家三采用了Mini-slot,即使TTI长度较大,其时延也相对较低。 (编辑:海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