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层组网技术,你了解几个?
由于大规模的二层网络缺乏成功的运维经验,所以最合理的虚拟化网络应该是L3+L2网络模型。如前文所述,由于EVI特性可以通过汇聚层和核心层之间的IP网络实现二层互通,所以通过EVI扩展多个二层域的时候不需要更改布线或是设备,仅仅需要在汇聚设备上启用EVI特性即可。这样可以平滑的扩展二层网络的规模。 目前L3路由+L2 IRF+EVI是最适合云计算虚拟化数据中心网络的模型。其主要的优点包括:
6. 技术应用对比 7. 结束语 虚拟化数据中心内通常采用服务器二层接入方案,以实现灵活扩展资源池能力。随着企业对计算资源灵活调度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必然将面临大规模二层网络问题。本文列出五种不同实现技术,各有特点。技术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与分析,给读者一些帮助与启发,以便未来实现数据中心大规模二层网络时选择最适合的技术方案。 其他大二层组网技术简介: (1) Fabricpath Fabricpath是由Cisco提出,和TRILL非常相似的一种技术。Fabricpath和TRILL对比来看,主要在于封装更加精简,支持多拓扑能力,在控制管理层面上精耕细作,成熟度要好一些。 (2) Qfabric 是Juniper提出的技术,将交换机的控制软件拉到外部的服务器上运行,整个网络采用集中控制集中管理的方式。缺点是:扩展性不好,部署案例少,成熟度待检验。 (3) VXLAN/NVGRE 业界最近出现了一种通过在vSwitch上支持L2oIP的技术,有VXlAN(Virtual eXtensible LAN)和NVGRE(Network Virtual GRE),前者是由VMware和思科提出的标准,使用了L2oUDP的封装方式,支持16M的tenant ID;后者是由HP和微软提出的标准,使用了L2oGRE封装方式,也支持16M的tenant ID。这两种技术的主要特点是隧道的起点和终点主要在vswitch上,而不是物理交换机上。隧道的封装在服务器内部的vswitch就已经打好,然后将物理网络当作大的IP背板加以穿透,大二层范围可以跨DC。以期达到快速部署,灵活创建虚拟化网络的目的。 【编辑推荐】
点赞 0 (编辑:海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